鲁研128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2007年以中间材料06Q1933为母本,鲁原20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田间系谱法于2014年育成。201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编号:皖审麦2019006)、河南省引种备案(编号:(豫)引种(2019)麦020)、江苏省引种备案(编号:(苏)引种(2019)第143号),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28)。
特征特性: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4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1.3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叶色深绿,旗叶上举,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78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强。穗层较整齐,穗层厚,穗大,结实性好,灌浆充分,粒重高,熟相较好。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3.1万,穗粒数34.9粒,千粒重44.3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感白粉病,慢条锈病,感纹枯病,高感叶诱病。两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80、785克/升,蛋白质含量13.96、13.51%,湿面筋含量30.5、32.6%,稳定时间5.3、4.8分钟,吸水率59.6、64%。
产量表现:
国家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6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4.36%;2017-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17.4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6.09%;两年平均比对照济麦22增产5.23%,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6.4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4.99%,居第一位。
安徽省试验:2015-2016年度亩产512.4公斤,较对照济麦22增产7.89%,增产极显著;2016-2017年度亩产603.9公斤,较对照济麦22增产10.89%,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比对照济麦22增产9.4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6.5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9.12%,居第一位。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5日-1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于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安徽省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河南省(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