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MENU
国际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交流

作物所举办“双月论坛”学术交流活动

时间:2023-09-06,来源:小麦遗传育种团队,浏览量:626

微信图片_20230906103544 - 副本.jpg

应作物所邀请,830-31日,Mohammad Pourkheirandish7位专家做客作物所双月论坛,分别针对大麦落粒相关基因,小麦高产、耐热、抗白粉病、染色体变异及智能机械在小麦上的应用等方面作了相关报告。报告会由作物所所长刘成主持,省内外100余名科研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

报告会上,墨尔本大学Mohammad Pourkheirandish教授做了题为“The molecular function of genes preventing grain dispersal in cereals”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大麦落粒性基因Btr1Btr2的克隆、基因功能及进化。鲁东大学崔法教授做了题为“小麦高产遗传基础解析及分子育种应用”的报告,对小麦产量性状研究背景,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高产关键基因位点挖掘及育成的高代品系进行了系统介绍。烟台大学马朋涛教授做了题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与育种标记开发”的报告,对Pm12的克隆与育种标记开发、Pm68的发掘与育种标记开发、森林黑麦6RL新型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山西农业大学赵佳佳研究员做了题为“山西小麦染色体变异及效应分析”的报告,从染色体变异水平上分析了山西小麦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于海涛研究员做了题为“智能机械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管理和品种选育”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智能化机械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管理现状。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魏丕伟做了题为“中国白酒香型分类、酿造工艺及产区”的报告,从白酒的定义、十二大香型的品评要点和生产工艺及中国白酒的产区详细介绍了我国白酒产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辛明明教授做了题为“小麦耐热遗传改良机制研究”的报告,从小麦耐热资源鉴定、小麦耐热QTL定位、小麦耐热基因鉴定及小麦耐热分子基础阐述了小麦耐热相关研究。报告信息量大、内容前沿,与会人员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就相关研究达成了合作意向。

专家简介:

Mohammad Pourkheirandish,墨尔本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麦类作物遗传学及分子育种研究,在麦类作物产量、开花习性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发表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293.6

崔法,鲁东大学教授,农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长期致力于小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育种相关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课题等12项。累计在Molecular PlantPlant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1项,审定品种4个;获山东高等学校科技一等奖等科研奖励4项。

马朋涛,烟台大学教授,烟台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在Plant CommunicationTheor Appl Gene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优青基金等8项;授权专利15件;获齐鲁农业科技奖青年科技奖1项;参与审定新品种2个;BMC Plant Biology杂志编委、Frontiers in Genetics副主编。

赵佳佳,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细胞遗传学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 JournalTheor Appl Genet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4项,主持省审品种1个。

于海涛,潍坊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小麦所副所长,兼任省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长、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盐碱地高效农业研究院副理事长,等。主持审定品种2个。获得国家、省农牧渔奖和优秀农机成果推广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奖4项。

魏丕伟,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品酒师,市“盐都万人计划”优秀科技人才。长期致力于白酒品评与酒体设计、酿酒原料学等。承担研项目19项。在Plant JournalNature Plant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

辛明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小麦环境适应性分子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撰写:韩冉;核稿:陈莹)


 0531-66659476
返回顶部